

? 安全氣囊是汽車必備的保護裝置,主要由傳感器、氣囊電腦、氣體發生裝置和氣袋四部分構成。當汽車發生的碰撞時,安全氣囊會在極短的時間內形成彈性氣墊,使頭部受傷率減少百分之二十五,面部受傷率減少百分之八十左右。隨著我國乘用車數量的增加、以及人們安全意識的不斷提升,單車配備安全氣囊的個數也從一個增加到了多個,市場對安全氣囊的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位于貴陽市經開區的貴州凱峰科技公司,是一家致力于汽車智能安全控制技術研發的企業,汽車安全氣囊正是公司的王牌產品,2022年,凱峰科技公司被評為省級專精特新企業。小小的安全氣囊里究竟藏著哪些門道?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又是什么?一起來了解一下。 三、二、一,起爆! 這是最近貴州凱峰科技公司進行的一次汽車安全氣囊靜態起爆試驗,主要是為了驗證新產品的性能。 貴州凱峰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技術部部長毛江華說,試驗效果是很好的,三個指標,一是氣囊展開的姿態,發生碰撞的時候,人體向前移動是180毫米左右,額頭必須要打到氣囊上面來;第二個就是起爆時間32毫秒,屬于國內領先的水平;第三就是看氣囊的結構,不能有任何的異物飛出。國內的安全氣囊廠家,有這種試驗能力的不超過5家。 出色的性能,源自核心技術的支撐。凱峰科技公司的安全氣囊整合了航天引爆、人工智能等技術,并把這些技術全部濃縮在這個控制器里,它就像汽車的“黑匣子”。 貴州凱峰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曹軍介紹,這個就是汽車安全氣囊的控制器,既是整個系統的心臟又是大腦。它負責根據汽車遭遇的應急情況,比如碰撞,根據傳感器的參數來決定安全氣囊是不是應該起爆、什么時候該起爆。而且他們在控制器里,還集成了汽車行駛信息的記錄儀。 為了這款控制器,過去數年間,凱峰公司投入上億元的研發經費。隨著控制器的問世,凱峰公司也在汽車智能安全控制領域站穩了腳跟。 貴州凱峰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曹軍說,安全氣囊在二十年前,幾乎都是被國外企業壟斷的,近年來,國內也有一些企業成長起來,產品的成本至少降一半,原來的安全氣囊靠機械觸發,不能夠及時和精準地保護生命安全,現在進入了電子時代,就靠傳感器給出的信號,發出指令。 在此基礎上,凱峰公司又在行業內率先研發了安全氣囊測試模擬仿真系統。相較于傳統的以實物和滑軌實驗為主的測試,該系統可通過仿真計算分析加上少量實驗,代替多架次的實車碰撞,可大大縮短研發周期、節約研發成本。 貴州凱峰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助理解長利介紹,他們公司的客戶在90%以上,都是新能源汽車,新能源汽車開發要求的就是時間短、速度快,他們在設計開發中采用的是仿真軟件進行前期的模擬,一般的氣囊開發周期在18個月左右,而他們公司僅需6個月。 除安全氣囊外,目前凱峰公司還成功研發了AMT自動變速箱控制系統等多項汽車智能控制技術,并與多家企業簽訂了訂單。 貴州凱峰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王慶說,今年訂單肯定會有一個大的增長,傳統汽車、新能源汽車都需要他們的產品,未來市場空間是巨大的。 目前,凱峰公司的研發投入經費占營業收入的20%左右,已有30項專利獲得授權。 貴州凱峰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曹軍表示,作為中小企業,他們從成立之始就把科技創新作為生存之道。未來,他們還要繼續在“專精特新”道路上深耕細作,繼續瞄準汽車智能安全的這個方向,不斷地超越自我,為中國的汽車工業作出他們的貢獻。 目前,凱峰科技公司已經與貴州科學院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發揮企業的自主創新優勢和科研院所的人才技術優勢,開展汽車產業芯片自主替代技術攻關、建設“汽車智能硬件技術與智能網聯實驗室”、提升新能源汽車安全系統控制技術,共同助力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徐昊晗(實習)對此文亦有貢獻
?2023年2月20日至21日,貴州凱峰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王慶、名譽董事長兼總經理曹軍一行前往廣州開發區考察。期間,凱峰高層分別與廣東省粵科母基金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粵科金融)、廣州開發區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廣開控股)和廣州凱得資本運營有限公司高層進行了會面交流,同時前往金地威新創智匯和鈞恒廣場參觀,就廣州開發區創業環境、投資環境、政策扶持等多方面情況進行了考察。
新年伊始,2023年1月29日貴州凱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開工儀式在一樓隆重舉行,在開工儀式上公司董事長王慶發表重要講話:“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卯”足干勁,赤兔迎新,用嶄新的姿態開啟新征程,為凱峰的發展鞠躬盡瘁,為創造新目標而努力奮斗” 。
2023年1月14日,2023貴州凱峰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迎春酒會在貴州航天酒店隆重舉行。航空航天相關兄弟單位的嘉賓及領導應邀出席酒會。公司全體員工及家屬在溫暖和諧的氣氛中同到會嘉賓領導共同分享了歡慶新春的快樂。
2022年11月20日,貴州凱峰科技有限責任公司AMT自動變速器控制器技術評審會在貴陽召開。貴州省人大副主任、貴州省科協主席何力出席會議并作重要講話。貴州科學院、貴州大學、航天十院等專家出席。國內知名專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交通科學與工程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國家乘用車自動變速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徐向陽教授、吉林大學汽車工程學院液力機械傳動研究所所長雷雨龍教授以線上方式出席了會議。
11月2日,貴州凱峰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與江蘇開鹿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在貴陽正式簽署汽車安全氣囊系統開發協議。
2022年11月1日,貴陽經開區管委會主任徐進一行到貴州凱峰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調研。在公司領導王慶、曹軍和高級顧問遲耀勇陪同下,徐進主任參觀了生產車間和試驗室,聽取了公司領導的工作匯報。徐進主任對凱峰公司認真學習貫徹二十大精神、狠抓技術創新并積極推進產業化表示高度肯定,并希望凱峰公司搶抓市場機遇,加快技術成果轉化,不斷提高規模效益。
【概要描述】據乘聯會發布的7月銷量數據顯示,狹義乘用車7月批發和零售量呈現雙增長,且同比增幅均達到7%以上
據乘聯會發布的7月銷量數據顯示,狹義乘用車7月批發和零售量呈現雙增長,且同比增幅均達到7%以上。業內看來,7月為傳統車市銷量淡季,但今年7月乘用車市場卻意外呈現出高增長態勢,這一現象也預示著今年下半年乘用車市場加速回暖。
就乘聯會統計的7月狹義乘用車批發銷量排名前十的車企來看,入圍的車企及排名名次與6月份相比差別不大,其中一個明顯的趨勢是主流車企整體呈現出回暖態勢,日系再現迅猛增速。
合資三巨頭整體走勢穩健,上汽大眾待“轉正”
7月狹義乘用車批發銷量排名前三的依次是一汽-大眾、上汽大眾和上汽通用,這一排名與6月份保持一致,不過,相比6月,上汽通用7月銷量同比開始“轉正”,上汽大眾依舊延續負增長。
一汽-大眾7月批發銷量為16.8萬臺,同比增長6.9%,在狹義乘用車排名中依舊領先。自今年4月份開始,一汽-大眾單月銷量同比連續出現4個月出現正增長,且總體銷量均在16萬臺以上。蓋世汽車研究院認為,一汽-大眾的穩健走勢離不開奧迪、大眾、捷達三大品牌的持續性增長。其中,作為最早進入中國市場且本土化最為徹底的豪華品牌,奧迪在與奔馳、寶馬的競爭中雖然暫時落后,但其國產車型銷量并不輸競爭對手,這就為一汽-大眾穩住了在豪華車市場中的地位。對大眾品牌來說,得益于SUV車型的熱銷以及高爾夫的強勢回暖,大眾品牌在存量市場中依舊保持了增長態勢。對捷達而言,車型的豐富是其競爭經濟型車市場的有力籌碼。今年年初,捷達VS7上市,這款車型經過半年多的市場檢驗,單月銷量基本穩定在四千臺左右,成為捷達VA3和VS5之外的有力補充。
5月份上市的高爾夫摯愛版,在現款高爾夫上升級而來(圖片來源:一汽大眾官網)
上汽大眾7月銷量與一汽-大眾相比存在3.4萬臺的差距,造成這一差距的原因不單單是上汽大眾缺乏高端產品,還在于其昔日的主力車型大部分呈現潰縮趨勢。比如,途觀、帕薩特、POLO,這些往日在細分市場中的冠軍車型,如今則被大多數競爭對手所超越。另外,在售價更低的經濟型車領域,斯柯達品牌即便在全系降價的情況下也未能帶來終端銷量的顯著改善,從最近幾個月的銷量成績來看,深耕中國市場多年的斯柯達單月銷量幾乎與入市不足兩年的捷達持平。
上汽通用7月銷量同比轉正,看來這個7月對上汽通用相當友好。“上汽通用7月銷量轉正,別克品牌的貢獻功不可沒。”一位業內分析人士對蓋世汽車表示。“如今,別克品牌銷量在上汽通用單月銷量中的占比幾乎達到了70%,這一方面顯示出別克品牌在中國市場的表現正在明顯改善,另一方面也證明了凱迪拉克和雪佛蘭的衰弱。”
蓋世汽車研究院認為,別克品牌迅速回暖,與英朗1.5L四缸發動機的加入和旗下多款車型持續煥新、以及GL8在MPV市場的持續走強有較強的相關性,此外,這一走勢還離不開多重優惠疊加下的大幅讓利。
吉利排名前移,長安再現大幅上揚態勢
7月狹義乘用車批發銷量排名中,緊隨合資三巨頭之后的是吉利汽車。與6月份相比,吉利汽車7月以10.5萬臺的銷量表現在排名上前移一位,同比增長15.1%。
吉利的穩健走勢來自于旗下經典車型對基盤的鞏固,比如帝豪、博越、繽越這些主銷車型為吉利貢獻了可觀的銷量。另外,今年上市的ICON和豪越,也為吉利在SUV領域帶來了部分增量。據吉利汽車官方提供的數據顯示,豪越自6月上市以來,累計銷量已達5399臺。
吉利博越和博越PRO 7月份銷量達到1.69萬臺,居SUV市場第一陣營(圖片來源:吉利汽車官網)
吉利旗下高端品牌領克最近幾個月的表現也持續向好,7月領克品牌銷量為1.53萬臺,同比增長78%,創下領克品牌單月銷量新高。如今,領克旗下已經布局5款車型,但均集中在緊湊型車領域,據吉利汽車集團副總裁、領克銷售公司總經理林杰透露,領克未來的產品不會僅局限于CMA平臺下的緊湊型車,其將聯合沃爾沃推出基于SPA架構的中大型車產品。未來,領克品牌前景可期。
長安旗下乘用車7月銷量為8.3萬臺,同比激增57.6%,這一增幅在狹義乘用車廠商批發銷量排名中位居第一。“長安汽車銷量的大幅增長,一方面是由于去年同期其乘用車銷量基數低,另一方面也是長安產品升級后帶來的必然現象。”蓋世汽車研究院資深分析師指出。
逸動PLUS 7月銷量接近1.9萬輛(圖片來源:長安汽車官網)
在長安汽車的銷量構成中,長安CS75PLUS成為絕對的銷量擔當,自4月份以來,該車型已連續四個月單月銷量突破2萬大關。另外,逸動PLUS在轎車領域也展現出后發優勢,據長安汽車提供的數據顯示,逸動PLUS車型7月銷量接近1.9萬輛,連續5個月實現銷量攀升。
除了原有車型煥新帶來的銷量提升外,長安汽車今年6月份推出的新車UNI-T也開始在市場上嶄露頭角。數據顯示,UNI-T 7月銷量破萬,成為長安汽車在SUV領域里的又一個增長點。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指出,長安汽車7月份銷量的大幅增長,還得益于7月份舉辦的成都車展帶來的利好。專注于西南市場的長安汽車利用成都車展的地域優勢,在市場占有率方面再進一步。
日系7月依然擁有巨大增長潛力
7月狹義乘用車批發銷量排名前十的車企中,占據席位最多的當屬日系。從同比增速來看,除了東風本田外,入圍的其余日系車企同比增速均達兩位數,展現出巨大的增長潛力。
其中,東風日產7月銷量為10萬臺,同比增長12.4%,排名第五。同樣,東風日產的增長也離不開經典車型鞏固基盤,比如軒逸、天籟、奇駿、逍客等單月銷量均在萬臺以上。今年1-7月,軒逸累計銷量已達25.1萬臺,成為轎車領域中的冠軍車型。得益于軒逸在中國市場的熱銷,東風日產計劃在軒逸燃油車和純電版之外推出一款增程式混動車型。一位業內觀察人士認為,日產將諸多先進技術率先應用于軒逸這一成熟車型上,彰顯出其向電氣化領域轉型的迫切。
東風本田7月銷量達到8.1萬臺,同比增長9.8%。作為在疫情中受損較嚴重的日系車企,東風本田銷量的快速回暖,證明了在品牌影響力和消費者口碑的號召下,其整個產銷體系正在快節奏地運轉起來。
廣汽豐田凱美瑞(圖片來源:廣汽豐田官網)
其它日系車企,如南北豐田和廣汽本田7月銷量均達到了7萬臺規模。對一汽豐田和廣汽豐田來說,TNGA和混動的加碼是其在市場上保持競爭力的核心,如廣汽豐田的凱美瑞和一汽豐田的亞洲龍,之所以在B級車市場上保持暢銷地位,各自混動版車型的加入功不可沒。
廣汽本田今年的主要增長點集中在皓影上,數據顯示,自4月開始,皓影已經連續4個月銷量突破萬臺,成為廣汽本田繼雅閣之后的另一大起支柱作用的車型。此外,混動車銷量也是廣汽本田旗下的一大增長點,據廣汽本田官方披露的數據顯示,由雅閣銳·混動、奧德賽銳·混動、皓影銳·混動和凌派銳·混動組成了混動陣營,7月銷量達1.3萬臺,同比增長88.4%。業內分析認為,在與德系車企的較量中,本田和豐田的混動車銷量未來將起到非常大的支撐作用。
聯系方式
微信公眾號
Copyright ? 2021 貴州凱峰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建設:中企動力 貴陽 黔ICP備140000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