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安全氣囊是汽車必備的保護裝置,主要由傳感器、氣囊電腦、氣體發生裝置和氣袋四部分構成。當汽車發生的碰撞時,安全氣囊會在極短的時間內形成彈性氣墊,使頭部受傷率減少百分之二十五,面部受傷率減少百分之八十左右。隨著我國乘用車數量的增加、以及人們安全意識的不斷提升,單車配備安全氣囊的個數也從一個增加到了多個,市場對安全氣囊的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位于貴陽市經開區的貴州凱峰科技公司,是一家致力于汽車智能安全控制技術研發的企業,汽車安全氣囊正是公司的王牌產品,2022年,凱峰科技公司被評為省級專精特新企業。小小的安全氣囊里究竟藏著哪些門道?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又是什么?一起來了解一下。 三、二、一,起爆! 這是最近貴州凱峰科技公司進行的一次汽車安全氣囊靜態起爆試驗,主要是為了驗證新產品的性能。 貴州凱峰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技術部部長毛江華說,試驗效果是很好的,三個指標,一是氣囊展開的姿態,發生碰撞的時候,人體向前移動是180毫米左右,額頭必須要打到氣囊上面來;第二個就是起爆時間32毫秒,屬于國內領先的水平;第三就是看氣囊的結構,不能有任何的異物飛出。國內的安全氣囊廠家,有這種試驗能力的不超過5家。 出色的性能,源自核心技術的支撐。凱峰科技公司的安全氣囊整合了航天引爆、人工智能等技術,并把這些技術全部濃縮在這個控制器里,它就像汽車的“黑匣子”。 貴州凱峰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曹軍介紹,這個就是汽車安全氣囊的控制器,既是整個系統的心臟又是大腦。它負責根據汽車遭遇的應急情況,比如碰撞,根據傳感器的參數來決定安全氣囊是不是應該起爆、什么時候該起爆。而且他們在控制器里,還集成了汽車行駛信息的記錄儀。 為了這款控制器,過去數年間,凱峰公司投入上億元的研發經費。隨著控制器的問世,凱峰公司也在汽車智能安全控制領域站穩了腳跟。 貴州凱峰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曹軍說,安全氣囊在二十年前,幾乎都是被國外企業壟斷的,近年來,國內也有一些企業成長起來,產品的成本至少降一半,原來的安全氣囊靠機械觸發,不能夠及時和精準地保護生命安全,現在進入了電子時代,就靠傳感器給出的信號,發出指令。 在此基礎上,凱峰公司又在行業內率先研發了安全氣囊測試模擬仿真系統。相較于傳統的以實物和滑軌實驗為主的測試,該系統可通過仿真計算分析加上少量實驗,代替多架次的實車碰撞,可大大縮短研發周期、節約研發成本。 貴州凱峰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助理解長利介紹,他們公司的客戶在90%以上,都是新能源汽車,新能源汽車開發要求的就是時間短、速度快,他們在設計開發中采用的是仿真軟件進行前期的模擬,一般的氣囊開發周期在18個月左右,而他們公司僅需6個月。 除安全氣囊外,目前凱峰公司還成功研發了AMT自動變速箱控制系統等多項汽車智能控制技術,并與多家企業簽訂了訂單。 貴州凱峰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王慶說,今年訂單肯定會有一個大的增長,傳統汽車、新能源汽車都需要他們的產品,未來市場空間是巨大的。 目前,凱峰公司的研發投入經費占營業收入的20%左右,已有30項專利獲得授權。 貴州凱峰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曹軍表示,作為中小企業,他們從成立之始就把科技創新作為生存之道。未來,他們還要繼續在“專精特新”道路上深耕細作,繼續瞄準汽車智能安全的這個方向,不斷地超越自我,為中國的汽車工業作出他們的貢獻。 目前,凱峰科技公司已經與貴州科學院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發揮企業的自主創新優勢和科研院所的人才技術優勢,開展汽車產業芯片自主替代技術攻關、建設“汽車智能硬件技術與智能網聯實驗室”、提升新能源汽車安全系統控制技術,共同助力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徐昊晗(實習)對此文亦有貢獻
?2023年2月20日至21日,貴州凱峰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王慶、名譽董事長兼總經理曹軍一行前往廣州開發區考察。期間,凱峰高層分別與廣東省粵科母基金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粵科金融)、廣州開發區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廣開控股)和廣州凱得資本運營有限公司高層進行了會面交流,同時前往金地威新創智匯和鈞恒廣場參觀,就廣州開發區創業環境、投資環境、政策扶持等多方面情況進行了考察。
新年伊始,2023年1月29日貴州凱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開工儀式在一樓隆重舉行,在開工儀式上公司董事長王慶發表重要講話:“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卯”足干勁,赤兔迎新,用嶄新的姿態開啟新征程,為凱峰的發展鞠躬盡瘁,為創造新目標而努力奮斗” 。
2023年1月14日,2023貴州凱峰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迎春酒會在貴州航天酒店隆重舉行。航空航天相關兄弟單位的嘉賓及領導應邀出席酒會。公司全體員工及家屬在溫暖和諧的氣氛中同到會嘉賓領導共同分享了歡慶新春的快樂。
2022年11月20日,貴州凱峰科技有限責任公司AMT自動變速器控制器技術評審會在貴陽召開。貴州省人大副主任、貴州省科協主席何力出席會議并作重要講話。貴州科學院、貴州大學、航天十院等專家出席。國內知名專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交通科學與工程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國家乘用車自動變速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徐向陽教授、吉林大學汽車工程學院液力機械傳動研究所所長雷雨龍教授以線上方式出席了會議。
11月2日,貴州凱峰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與江蘇開鹿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在貴陽正式簽署汽車安全氣囊系統開發協議。
2022年11月1日,貴陽經開區管委會主任徐進一行到貴州凱峰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調研。在公司領導王慶、曹軍和高級顧問遲耀勇陪同下,徐進主任參觀了生產車間和試驗室,聽取了公司領導的工作匯報。徐進主任對凱峰公司認真學習貫徹二十大精神、狠抓技術創新并積極推進產業化表示高度肯定,并希望凱峰公司搶抓市場機遇,加快技術成果轉化,不斷提高規模效益。
【概要描述】七月本是車市銷售淡季,但今年有些不同。上半年受到疫情等因素影響,中國汽車市場持續處于低迷時期。
七月本是車市銷售淡季,但今年有些不同。上半年受到疫情等因素影響,中國汽車市場持續處于低迷時期。時至七月,下半年開啟,疫情影響逐步弱化,多家車企也紛紛發來“喜報”。目前已經公布的32家車企中,有28家表示銷量同比上升。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的重點企業旬報情況推測,7月汽車行業銷量預測完成208萬輛,同比增長14.9%,乘用車領域有望增長5.3%。
中國車企中,無論是傳統主流車企,還是新造車企頭部勢力,7月均實現銷量同比上升,且亮點頗多。從傳統車企來看,吉利汽車以10.5萬輛銷量,繼續霸占冠軍寶座;一汽紅旗增幅最高,同比增長99%;比亞迪則是年內首次實現月度正增長,微增1.3%。從新造車企來看,蔚來、小鵬、威馬、理想銷量也都保持在2000輛以上水平。
合資車企中,一汽-大眾依然保持著第一的位置,且對比第二名上汽大眾領先優勢在進一步拉大,今年前七月累計銷量差距已經擴大到34.1萬輛。不出意外的話,今年中國車市年度銷冠非一汽-大眾莫屬了。
至于豪華品牌,延續著以往“慢悠悠的個性”,除了沃爾沃和雷克薩斯公布了銷量,雙雙宣布同比大漲外,其他品牌還未對外發聲。七月中國乘用車市場還有哪些看點?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日系三強積極“報喜”
7月剛一結束,日系品牌就迫不及待公布了自家銷量數據。豐田、本田、日產均實現漲幅10%以上的高增長。
經過連續四個月的銷量回升,豐田終于在7月追上了去年的自己:累計銷量達91.87萬輛,同比微增1.1%。旗下兩家合資公司一汽豐田和廣汽豐田,沒有像南北大眾那樣表現懸殊,都守住了高幅度增長,豐田在中國市場的份額也得到了進一步提高。豐田原定2020年的整體目標是176萬輛,目前的完成率為52.2%。
豐田銷量上升的主力仍是基于TNGA平臺打造的產品,約占總體銷量70%??_拉、雷凌給豐田貢獻了絕大多數銷量,卡羅拉7月銷售3.22萬輛,前7月累計銷量18.5萬輛;雷凌7月銷量為2.02萬輛,1-7月累計銷量11.44萬輛。凱美瑞、威蘭達、RAV4榮放、亞洲龍等車型也實現了過萬的銷量。豐田并沒有滿足于眼前銷量的競爭,7月底宣布成立軟件業務公司,將推出全新開放式汽車操作系統“Arene”,面向未來“可編程汽車”。
本田7月在華銷量為13.66萬輛,同比增長17.8%,刷新了本田往年7月的單月銷量記錄。但從累計銷量來看,還未能恢復到去年同期的水平,1-7月銷量74.9萬輛,同比下降13.1%。本田原定2020年的銷量為超過155萬輛,目前完成率為46.27%。
『皓影(參數|詢價)』
具體車型方面,廣本旗下雅閣、繽智、凌派車型是銷量主力軍,繼續保持單月銷量過萬。前段時間陷入“中保研碰撞羅生門”的皓影表現也很堅挺,6月、7月連續銷量過萬。東風本田旗下主力車型思域、CR-V和XR-V單月銷量都超過1萬輛,思域車型已經連續三個月銷量過2萬輛。
為了加速實現電動化目標,今年7月,本田出資37億元認購寧德時代股份,雙方還將圍繞動力電池的研究、配套、回收再利用等領域深化合作。本田搭載寧德時代動力電池的新能源車型,預計于2022年開始向中國市場投放。
再來看日產,盡管國外市場表現不盡人意,但在中國市場“風景獨好”。7月在華銷量為12.09萬輛,同比增長11.6%。前7月累計銷量為71.72萬輛,同比下滑13.2%。日產銷量的主要功臣是軒逸、天籟、奇駿、逍客四款車型。軒逸7月銷量累計4.69萬輛,同比增長65%;天籟單月銷量達10161輛,同比增長20.5%;奇駿銷量也再度破萬。
『軒逸』
對日產來說,中國市場不容有失。此前發布的中期計劃明確提出將中國市場視為全球三大核心市場,將利用聯盟在其他地區的優勢資源,助力中國市場的運營,未來,車型更新將縮短至3-5年,我們可能會在短時間內體驗到更多“中國特供車型”。
到2023財年,日產汽車將向中國市場導入7款純電動車型,同時為其核心產品引入日產e-POWER技術。智能網聯也是關鍵的一環,日產中國將搭載智能網聯功能的車輛占比從75%提高到接近90%,未來將有600萬輛車具備智能網聯功能。
中國品牌幾乎都看漲
七月中國車企也在全線發力,幾大主流車企普遍表現不錯,均實現同比正增長。其中吉利汽車依然保持著絕對領先。吉利汽車7月銷量為105218輛,同比增長約15%;前7月累計銷量超過63萬輛,完成年度銷量目標的45%,想要實現141萬輛年銷量目標壓力不小。
去年7月,吉利曾提前預判了市場壓力,下調當年銷量目標至136萬。雖然此前吉利曾多次表達不會調整銷量目標,不過今年遭遇新冠疫情這一不可抗力,不知道吉利最后會不會改變目標。
『紅旗E-HS9』
從漲幅來看,紅旗一騎紅塵,以99%的同比增長率大幅領先,今年以來紅旗同比已經實現“七連漲”。累計來看,今年前七月紅旗品牌銷量達87500輛,同比增長108%。雖然銷量不斷攀升,但2020年紅旗想要實現20萬輛級銷量目標,目前來看難度也是不小。
值得一提的是,國內“新能源一哥”比亞迪終于也可以松一口氣了。根據數據,這家企業7月銷量為31382輛,同比增長1.28%,今年以來首次實現月度正增長。不過,銷量上漲更多還是要感謝燃油車,7月比亞迪燃油車銷量為16282輛,同比增長12.9%。
新能源方面,比亞迪7月銷量仍處于同比下滑狀態,不過也已經開始回暖。特別是純電動乘用車領域,銷量為10462輛,同比增長10%,這是比亞迪自2019年8月以來首次在該領域實現正增長。去年中旬,新能源補貼調整以后,比亞迪銷量持續走低,此次能有所好轉,一方面是得益于市場環境走好,另一方面也與漢的推出密不可分,比亞迪希望借此車型進一步搶占市場。
『漢2020款 EV』
不過,也并非所有車企7月迎來的都是好消息,海馬汽車即是少數同比下滑的。7月海馬汽車合計產量868輛,同比下降65.56%;汽車銷量875輛,同比下降68.41%。其中生產和銷售的車型均為SUV,基本型乘用車產量和銷量為零。
可以看到的是,在車市下行壓力,以及新冠疫情影響下,車企現金流、零部件供應等壓力加劇,一些抗風險能力較差的企業處于淘汰邊緣。
新造車企集體尋求上市
經過幾年的發展,新造車企在中國車市已經小有話語權。特別是新能源領域,今年上半年蔚來、理想、威馬、小鵬和哪吒5家車企累計銷量已經能占全國新能源總銷量的13.1%。7月總體銷量數據還未發布,但頭部新造車企已在陸續發聲。
首先發聲的是蔚來。在獲得六家銀行104億元綜合授信后,蔚來汽車顯然更加“自信”了,這點體現在了市值上,也體現在了銷量上。8月伊始,蔚來便迫不及待的對外公布了交付數據,7月交付3533臺,同比增長322.1%。交付量達到單月第二的成績,僅次于今年6月。
『中國建設銀行安徽省分行等六家銀行向蔚來提供104億元人民幣綜合授信』
幾乎同一時間,威馬汽車也公布了銷量數據。官方信息顯示,威馬7月份銷量為2036輛,同比增長近一倍,環比實現五連增,且再次刷新年內單月銷量紀錄。其中,威馬EX5自2018年上市以來累計銷量突破3萬輛,居新勢力造車企業單車銷量冠軍。
理想和小鵬則因為赴美上市原因,銷量發布較晚,不過成績也不錯。其中理想7月交付2516輛;小鵬交付2451輛。值得一提的是,從7月開始,小鵬汽車P7進入正式交付環節,它也將成為該公司交付主力,7月小鵬汽車P7已經達1641輛,G3則下降至810輛。
從近幾個月數據來看,頭部新造車企銷量已經進入相對穩定時期,月銷量在2000輛左右。不過與特斯拉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后者今年上半年全球銷量已達17.9萬輛。除了特斯拉之外,傳統車企也在新能源領域強勢發力,對于新造車企來說,“戰爭”才剛剛開始。
為了能夠更好地迎接挑戰,7月新造車企在不斷儲蓄力量。一方面,隨著疫情的向好,融資環境也有所改善,小鵬、合眾等車企陸續傳來了融資的好消息;另一方面,不滿足于一級市場,新造車企紛紛在尋求上市路。目前蔚來、理想都已經上市成功,小鵬汽車則提交了IPO文件,威馬和合眾也有計劃上市消息傳出。
錢重要,產品和技術更加重要。面對復雜的市場環境,新造車企想要真正的“殺”出重圍,需要不斷提升產品技術,擁有差異化競爭力,才能活下去。而活下去,才可能有未來。
編輯總結
疫情之下,汽車行業一切以防疫為先,企業發展強弱被淡化。隨著疫情散去,車市也將更多暴露真實的自己。對于部分車企來說,疫情過去也意味著一些積壓行為得以釋放,企業將迎來銷量“小高峰”;對于另一部分企業來說,疫情是壓倒他們的最后一根稻草,走向衰敗已成定局。而對于中國車市整體來說,優勝劣汰也并非是壞事。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2008/11I70204907C110.shtml
聯系方式
微信公眾號
Copyright ? 2021 貴州凱峰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建設:中企動力 貴陽 黔ICP備14000084號-1